嫦 娥 與 后 羿 / 駙 馬 都 尉 高 懷 德

嫦娥與后羿

夏啟當上國王以后,有一個部落有扈(音hu)氏不服,起兵反抗。啟和有扈氏的部落發生
了一場戰爭,最后啟把有扈氏滅了,把俘虜來的人罰做牧奴。其他部落看到有扈氏的樣子,
沒有人再反抗了。

夏啟死后,他的兒子太康即位。太康是個十分昏庸的君主。他不管政事,專愛打獵。有一次
,太康帶著隨從到洛水南岸去打獵。他越打越起勁,去了一百天還沒有回家。

那時候,黃河下游的夷族,有個部落首領名叫后羿(羿音yi),野心勃勃,想奪取夏王的
權力。他看到太康出去打獵,覺得是個機會,就親自帶兵守住洛水北岸。等到太康帶著一大
批獵得的野獸,興高采烈地回來的時候,走到洛水邊,對岸全是后羿的軍隊,攔住他的歸路
。太康沒法,只好在洛水南面過著流亡生活。后羿還不敢自立為王,另立太康的兄弟仲康當
夏王,把實權抓在自己手里。

后羿是一個著名的弓箭手,他的射箭是百發百中的。有一個神話,說古時候天空里本來有十
個太陽,地面上熱得像烤焦似的,給庄稼帶來嚴重的災害。人民苦不堪言。大家請后羿想法
子,他天生神力,決意為人民解除痛苦。后羿拈弓搭箭,“嗖嗖”地几下,把天空里的九個
太陽射了下來,只留下一個太陽。這樣,地面上氣候適宜,不再鬧干旱了。

又說,古時候大河里有許多怪獸,經常興風作浪,造成水災,把禾苗淹沒,人畜淹死,也是
后羿用箭把這些怪獸都射死了,人們的生活才恢復了正常。這些神話說明后羿的箭朮很高明
,是大家公認的。後來,有很多志士慕名而來,向他拜師學藝,也有心術不正的蓬蒙拜師。

后羿娶了一個名叫嫦娥的妻子。有一天,他到昆侖山訪友時,剛巧遇上王母娘娘,后羿曾此
機會,便問王母娘娘取了一包不死藥,據說,吃了藥後會升天成仙。后羿因捨不得嫦娥,故
此他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而嫦娥把這包不死藥放在百寶盒內,不料給蓬蒙看見,他因此
而想出鬼計,盜取仙丹。

三天後,后羿出外狩獵,蓬蒙趁機假病留在他家,待他出外後,便可以盜取仙丹。

后羿出外後,留下嫦娥和蓬蒙在家,蓬蒙立刻拿出劍來,叫嫦娥拿仙丹給他,嫦娥知道自己
不是他的對手,就從百寶盒裹拿出仙丹來,一口吞了下去。嫦娥頓覺自己的身體輕飄飄,然
後飛了上天空去。嫦娥非常掛念后羿,所以飛到最近的月球上居住。

后羿知道後,傷心欲絕,悲痛不已。晚上,他在望月光的時侯,覺得今天的月亮特別圓,特
別亮,他還看見月亮上有一個黑影,很像嫦娥。

后羿在後院上香給嫦娥,這件事很快就傳到老百姓的耳邊,他們也給嫦娥上香,祈求平安。

《搜神記》稱: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嫦娥竊之以奔月。《後漢書》註指出,所謂「不死
之藥」,是為蟾蜍,後世則謂,此註係出章懷太子李賢之手。 

民間傳說:嫦娥原是西王母駕下的侍從女官,住在天上的廣寒宮中,偶爾動了凡心,王母便
將之貶謫下凡,做了羿的妃后,因為她心地善良,不堪百姓們,長期受羿的迫害煎熬,這才
偷服不死之藥,使羿的如意算盤,沒有打成,王母嘉許她的義行,特地再接回天上,到月宮
安頓。大約月宮和廣寒宮也相距不遠吧,不過她未曾返回原職,冷清清地在月宮中,渡過漫
長歲月。

后羿開始還只是做個仲康的助手。到了仲康一死,他干脆把仲康的兒子相攆(音niun)
走,奪了夏朝的王位。他仗著射箭的本領,也作威作福起來。他和太康一樣,四出打獵,把
國家政事交給他的親信寒浞(音zhuo)。寒浞瞞著后羿,收買人心。有一次,后羿打獵
回來,寒浞派人把他殺了。

寒浞殺了后羿,奪了王位,怕夏族再跟他爭奪,一定要殺死被后羿攆走的相。

相逃到哪兒,寒浞就追到哪兒。后來,相終于被寒浞殺了。那時候,相的妻子正懷著孕,被
寒浞逼得沒法,從牆洞里爬了出去,逃到娘家有仍氏部落,生下個兒子叫少康。

少康長大后,給姥姥家看牲口﹔后來聽到寒浞正在派人追捕他,又逃到舜的后代有虞氏那兒
。

少康從小在艱難的環境中長大,練了@身本領。他在有虞氏那里招收人馬,開始有了自己的
隊伍﹔后來,又得到忠于夏朝的大臣、部落幫助,反攻寒浞,終于把王位奪了回來。

夏朝從太康到少康,中間經過大約一百年的混戰,才恢復過來。歷史上稱作“少康中興”。

駙馬都尉高懷德

高懷德(西元九二六∼九八二年),字藏用,真定常山人。後唐明宗天成元年生,宋太宗太
平興國七年卒,享年五十有七。忠厚倜儻,有武勇。仕晉漢,為刺史;至周,為侍衛馬車都
指揮使,領江寧軍節度使,又為北面行營馬軍都指揮使。

宋太祖陳橋兵變,代周而立,拜殿前副都點檢,移鎮滑州,充關南副都部署。尚宣祖女燕國
長公主,加駙馬都尉。建隆元年(九六○),李筠叛上黨,太祖將親征,先令懷德率所部與
石守信進討,破筠眾於澤州南。事平,以功遷忠武軍節度使、檢校太尉。旋又從平揚州,改
歸德軍節度使。開寶六年(九七三),加同平章事。

太宗即位,加兼侍中,旋又加檢校太師。太平興國四年(九七九),從平太原,徒鎮曹州,
封冀國公。七年,復改武勝軍節度使。既卒,贈中書令,追封渤海郡王,謚武穆。宋史卷二
五○有傳。

高懷德將軍,自幼喜習戎事。性格簡率,不拘小節;善音律,自為新聲度曲,極為精
妙動聽;並好射獵。嘗三五日露宿野次,獲狐兔累數百;或對客不揖而起,由別門引數十騎
從禽於郊 云。據二十四史記載:「高懷德,字藏用,真定常山人,周天平節度齊
王行周之子。懷德忠厚倜儻,有武勇行。」為人處事正直忠誠,奉法嚴明,無一絲一毫之寬
情。一生忠勇英烈 ,戰功彪炳,曾為宋世宗、太祖、太宗三朝重用。


話說五代時期,天下紛擾,中原地方,軍閥割據,紛紛稱帝自立。地方豪傑,也乘勢而起, 圖謀建功立業。那時有一位柴榮,也想成就一番事業。他結識趙匡胤、鄭子明倣照桃園故事 ,三人結拜為異姓兄弟。他們一起闖江湖,打天下,後來居然形成氣候,柴榮登上皇帝寶座 ,史稱周世宗。在位六年,不幸去世。子嗣年幼,尚不能繼承大統。在這緊關節要時刻,這 個帝王寶座,便成了人所覬覦窺伺的目標。 當時趙匡胤正統兵駐紮在陳橋驛。柴榮去世的消息,很快傳到軍中。於是,改寫歷史的政治 事件——陳橋兵變,便像舞臺演戲一樣拉開了帷幕。 軍營中平靜如常。軍師苗廣義和趙匡胤的妹丈、大將高懷德,匆匆忙忙來到趙匡胤和鄭子明 的中軍大帳。敘禮坐定之後,共同議論起當前的國家大事。苗、高二人提出,眼下老王晏駕 ,國家大事應早做安排。趙匡胤只說且看朝中動靜如何再做計議。帳中設宴,四人人座,舉 杯暢飲起來。 酒過數巡,趙匡胤感到有些睏倦,便伏在案上沉睡起來。苗廣義把鄭子明扯到一旁,低聲說 :“老王晏駕,國不可一日無君。我們何不趁這時扶保二千歲登基?”鄭子明表示贊同,但 有些猶豫,怕二哥不依。 苗廣義早有成竹在胸,直言不諱地說:“這有何難,趁他這時酒醉未醒;只須把王冠和黃袍 給他穿戴上,木已成舟,料想他是不會推脫的。” “若是他追問冠袍是從哪來的呢?”鄭子明還是覺得事不落底。 “就說這是‘上天所賜’。”苗廣義說得斬釘截鐵。高懷德也在旁隨聲附和。 鄭子明把大手一揮:“好!咱們說幹就幹。” 三人把苗廣義早有準備的王冠給趙匡胤輕輕戴在頭上,黃袍披在身上。一切料理停妥,齊聲 呼喚:“萬歲醒醒!”“萬歲醒醒!” 趙匡胤被呼聲驚醒,一看自己這身穿戴,不免大吃一驚,追問冠袍的來歷。三人異口同聲: “上天所賜。” 趙匡胤心情激動,連連擺手:“我趙匡胤乃堂堂奇男子,豈能僭位自立。你們這樣做,還不 如讓我去死!”說罷,拔出佩劍橫向頸項。 鄭子明上前一把拉住,氣哼哼地說:“二哥,江山坐不坐由你。這是何苦來!”帳內氣氛頓 時緊張起來。 苗廣義態度從容,向大家建議:“既然如此,我們何不到天地壇去禱告上天,看天意怎樣安 排。”眾人點頭稱是。 軍營外備好了車仗坐騎,一行人等直奔天地壇。人得壇來,由趙匡胤焚香禱告,眾人一齊跪 拜,祈求上天明示。禱告完畢,苗廣義從香案下取出一紙書卷,展開高聲朗讀:“乾德元年 趙。”緊接著莊嚴宣告:“天賜年號,江山歸趙。” 高懷德振臂高呼:“全軍將土願保!” 鄭子明興高采烈,哈哈大笑,扯著趙匡胤的短袖說:“二哥,這回該沒說的了吧!” 趙匡胤面帶難色,無可奈何,長嘆一聲:“咳!既然如此,我也只,好恭敬不如從命了。” 眾人同聲歡呼:“萬歲!” 一場不動刀兵的軍事政變,戲劇性地表演結束。趙匡胤代周而立,回師汴梁,登上了皇帝寶 座。從此,在中國封建歷史長卷中,掀開了大宋王朝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