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漢書•司馬相如傳》記載:司馬相如字長卿,成都人,家貧無以為生,素與臨邛縣令王 吉友善,就去臨邛作客。王吉對他十分敬重。臨邛大富翁卓王孫聽說縣令有貴客,就邀請相 如和縣令一起到他家作客。酒酣,吉進一琴,說:「知道長卿善於彈琴,請彈奏一曲。」 當時卓王孫有新死丈夫的女兒名文君,十分愛好音樂,相如在彈奏時用琴聲挑動她。文君從 門縫中偷看,見相如儀表堂堂,氣度非凡,也愛上了他。宴會以後,相如令他的侍從買通文 君的侍婢,以通心曲。文君在夜間私奔相如,一起馳歸成都。 回到成都後,相如卻是個窮光蛋。卓王孫大怒道:「我女不成材,我雖不忍殺她,但一文錢 也不給。」別人勸王孫,王孫不聽。 文君也感到不快,對相如說:「不如一同去臨邛,即使與我兄弟借貸,也能過活,何必在這 裡如此受苦!」 相如與文君同至臨邛,把車騎賣了,買下一家小酒舖,讓文君當街賣酒,而自己穿著短褲, 與酒保們打雜。卓王孫覺得很難堪,從此不敢出門。後來卓王孫不得已,分給文君僮僕一百 人,錢一百萬,以及嫁時的衣被財物。 於是文君與相如才回到成都,置田產,不用再受貧寒之苦。後來相如因文學得武帝賞識,拜 他為中郎將前去招撫西南夷。相如與文君私奔的故事,廣為後世所傳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