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明 皇 與 楊 貴 妃


唐玄宗李隆基,唐代的中興君主,睿宗的第三子。因諡號為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故亦稱為
明皇。又稱為「唐明皇」。

唐玄宗英武有才略,他在位的前半期,開元時期文治武功鼎盛,世稱為「開元之治」。是唐
朝的盛世。然而,到了他統治的後半期,天寶後,寵愛楊玉環,封為貴妃,楊玉環父兄均驟
貴,勢傾天下。任用李林甫、楊國忠等奸臣,令國家逐漸衰落。

楊貴妃名叫楊玉環,原是唐玄宗的媳婦。由於她長得豐腴豔麗,竟被唐玄宗立為貴妃。楊貴
妃的親戚楊國忠,就因此平步青雲,成為宰相。可是,楊國忠為非作歹,朝政日漸敗壞。

及安祿山反,玄宗出奔,至馬嵬坡,六軍不肯前行,謂楊國忠通於胡人,而有安祿山之反,
玄宗乃令殺國忠。六軍又不肯前行,謂楊國忠為貴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難免,貴妃
亦被縊死於路祠。玄宗避難奔蜀,後肅宗即位於靈武,尊為太上皇。在位四十三年。


唐玄宗在位時,為了加強邊境的防御,在重要的邊境地區設立了十個軍鎮(也叫做藩鎮), 軍鎮的長官叫節度使。節度使帶領軍隊,還兼管行政和財政,權力很大,地位很重要。按照 當時的慣例,節度使立了功,就可能被調到朝廷當宰相。 李林甫掌權以后,不但排擠朝廷的文官,還猜忌邊境的節度使。擔任朔方等四個鎮節度使的 王忠嗣,立了很多戰功。他手下的將領哥舒翰、李光弼,都是驍勇善戰的名將,李林甫看王 忠嗣的功勞大,威望高,怕他被唐玄宗調回京城當宰相,派人向唐玄宗誣告王忠嗣想擁戴太 子謀反,害得王忠嗣險些丟掉了性命。后來還是哥舒翰在唐玄宗面前苦苦為王忠嗣申冤,玄 宗才免了王忠嗣的死罪,改為降職處分。王忠嗣受不了這個冤枉,一氣之下就病死了。 當時,邊境將領中有一些胡族人。李林甫認為胡人文化低,不會被調到朝廷當宰相,就在唐 玄宗面前竭力主張重用胡人,理由是胡人善戰,而且跟朝官沒聯系,靠得住。唐玄宗本來最 怕邊境的將領謀反,就聽李林甫的話,提拔了一些胡人當節度使。 在這些胡族的節度使中,唐玄宗、李林甫特別看中一個平盧(治所在今遼寧朝陽)節度使安 祿山。 安祿山年輕時在平盧軍里當過將官,因為不遵守軍令,打了敗仗。邊境守將把他解送到長安 ,請朝廷處分。當時的宰相張九齡為了嚴肅軍紀,把安祿山判了死刑。唐玄宗聽說安祿山挺 能干,下令把安祿山釋放。 張九齡跟唐玄宗說:“安祿山違反軍令,損兵折將,按軍法不能不殺﹔而且據我觀察,安祿山 不是個善良人,不殺恐怕后患無窮。” 唐玄宗不聽張九齡勸諫,還是赦免了安祿山。后來,張九齡被撤了職。安祿山卻靠他奉承拍 馬的手段,一步一步地升官,當上了平盧節度使。不出三年,又兼任范陽(治所在今北京市 )節度使。 安祿山當了節度使以后,就盡量搜羅奇禽異獸,珍珠寶貝,經常送到宮廷討好唐玄宗。 他知道唐玄宗喜歡邊境將領報戰功,就采取陰謀手段,誘騙平盧附近的少數民族首領和將士 ,參加宴會。在酒席上,用藥酒灌醉他們,把兵士殺了,又把他們的首領割了頭,獻給朝廷 報功。 唐玄宗常常召安祿山到長安朝見。安祿山抓住這個機會,使出他狡猾的手段,盡量討唐玄宗 的喜歡。安祿山長得特別肥胖,凸肚子,矮個子,裝出一副傻乎乎的樣子。唐玄宗一見到他 就樂了。 有一次,唐玄宗指著他的肚子開玩笑說:“這么大的肚子,里面裝的什么東西?” 安祿山不假思索地回答說:“沒有別的,只有一顆赤誠的心。” 唐玄宗認為安祿山真對他一片忠心,心里更高興了。以后又封安祿山為郡王,還替他在長安 造了一座跟王公貴族住的一樣華麗的府第。安祿山搬進王府后,唐玄宗每天派人陪他一起喝 酒作樂﹔還讓楊貴妃把安祿山收作干兒子,讓安祿山在內宮隨便進出,親熱得像一家人一樣 。 安祿山騙取了唐玄宗和李林甫的信任,除了范陽、平盧兩鎮外,又兼了河東(治所在今山西 太原)節度使,控制了北方邊境的大部地區。他秘密擴充兵力,提拔了史思明、蔡希德等一 批猛將,任用漢族士人高尚、嚴庄幫他出謀划策﹔又從邊境各族的降兵中挑選了八千名壯士 ,組成一支精兵,囤積糧草,磨礪武器。只等唐玄宗一死,他就准備叛亂。 沒多久,李林甫病死,楊貴妃的同族哥哥楊國忠憑著他的外戚地位,接任了宰相。楊國忠本 來是個流氓,安祿山瞧不起他,他也看不慣安祿山,兩個人就鬧起矛盾來。楊國忠几次三番 在唐玄宗面前說安祿山一定要謀反。但是唐玄宗正在寵信安祿山,哪里會相信。 日子一長,安祿山的謀反的跡象漸漸暴露出來了。他向朝廷要求把范陽的三十二名漢將都撤 換了,由他自己另外委派﹔唐玄宗親手寫詔書要安祿山到長安,他也推托有病不去。唐玄宗 開始對安祿山懷疑起來。但是無論唐玄宗或是楊國忠,都沒有想到該怎樣防備安祿山的叛亂 。 公元755年十月,安祿山經過周密准備,決定發動叛亂。這時候,正好有個官員從長安到 范陽來。安祿山假造了一份唐玄宗從長安發來的詔書,召集將士宣布說:“接到皇上密令, 要我立即帶兵進京討伐楊國忠。” 將士們都覺得很突然,面面相覷,但是有誰敢對聖旨表示懷疑呢。 第二天一早,安祿山就帶領叛軍南下。十五萬步兵、騎兵在河北平原上進發,一路上煙塵滾 滾,鼓聲震地。中原一帶已經有一百年左右沒有發生戰爭,老百姓好几代沒有看到過打仗。 沿路的官員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安祿山叛軍一直向南進攻,几乎沒有遭到什么抵抗。 范陽叛亂的消息傳到長安,唐玄宗開始認為是有人造謠,還不相信,到后來警報一個個傳來 ,他也慌了起來,立刻召集大臣商議。滿朝官員沒有經過這樣的大變亂,個個嚇得目瞪口呆 ,只有楊國忠反而得意洋洋地說:“我早說安祿山要反,還不是被我說准了嗎。不過,陛下 盡管放心。他的將士不會跟他一起叛亂。不出十天,一定有人把安祿山的頭送來。” 唐玄宗聽了這番話,也有些安心了。但是,哪兒知道,沒有多久,叛軍長驅直入,渡過黃河 ,占領了洛陽。 在這個危急的時刻,首先起來打擊叛軍的是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顏杲(音go)卿。 顏杲卿本來是安祿山的部下。安祿山發動叛亂以后,顏杲卿就准備反抗。叛軍到了城(在今 河北省,音go)的時候,顏杲卿已經招募了一千多名壯士。他知道自己力量不夠,不能跟 安祿山硬拼,就跟手下的官員袁履謙向叛軍假投降。安祿山仍舊讓他守常山,但是心里不放 心,一面把顏杲卿的兒子、侄兒帶到軍營里做人質,一面派了一個叛將守在井陘關(在今河 北井陘)。 安祿山渡過黃河,攻下洛陽之后,顏杲卿決心起兵,他的堂弟平原(今山東平原)太守顏真 卿也招募了一萬多人馬,派人跟顏杲卿聯絡,要他攻占井陘關,截斷安祿山的后路。 顏杲卿打聽到守井陘關的叛將是個糊涂的酒鬼,就假傳安祿山的命令,派人帶了美酒好菜去 慰勞他,等叛將喝得酩酊大醉的時候,把叛將殺死,占領了井陘關。 顏杲卿攻下了井陘關,士氣振奮。第二天又接連活捉了兩名叛將。顏杲卿派人分頭到河北各 郡去告訴官吏說:現在朝廷派出三十萬大軍討伐安祿山,已經出了井陘關,早晚就到河北各 郡了。受安祿山脅迫叛變的,趁早投降,可以受到重賞﹔如果頑抗,罪加一等。 河北各郡官員一聽到安祿山站不住腳,都紛紛響應顏杲卿。河北二十四個郡,有十七個郡又 站到唐軍一邊來。 安祿山正准備向潼關方向進兵,一聽到河北各郡都響應顏杲卿,后方不穩,只好改變主意, 回到洛陽。他在洛陽自稱大燕皇帝,派大將史思明、蔡希德各帶一萬人馬分兩路攻打常山。 顏杲卿雖然打了几個勝仗,但是起兵只有八天,常山周圍的防御工事都沒修好,兵力又少, 怎樣敵得過兩路叛軍!叛軍到了常山城下,顏杲卿派人到太原去求援,但是太原守將王承業 不肯出兵。 史思明叛軍把常山緊緊圍困,顏杲卿帶領常山軍民拼死抵抗了四天,城里糧食斷了,箭也完 了。常山終于陷落在叛軍手里。 史思明縱容叛兵殺害了一萬多常山軍民,又把顏杲卿、袁履謙抓起來,押送到洛陽去見安祿 山。 安祿山命令兵士把顏杲卿押到他跟前,責問顏杲卿說:“你本來只是個范陽小官,我把你提 拔為太守,為什么反叛我?” 顏杲卿怒氣沖沖地罵著說:“你是一個牧羊的小子,國家讓你做了三鎮節度使,有哪點對不 起你?我為國除奸,恨不得斬你的頭,叫什么反叛?” 安祿山惱羞成怒,要左右兵士把顏杲卿、袁履謙拖到一座橋邊的柱子上縛起來,使用殘酷的 刑罰折磨他們。 顏杲卿神色凜然,一面忍受著酷刑,一面仍舊痛罵安祿山。叛軍兵士用刀割了顏杲卿的舌頭 ,顏杲卿滿口鮮血,還發出含糊的罵聲。 袁履謙看到顏杲卿受刑的慘酷情景,氣得自己咬碎舌頭,連血帶舌噴在旁邊一個叛將的臉上 。 顏杲卿、袁履謙罵不絕口,一直到他們咽氣。 顏杲卿從起兵到失敗,雖然只有十几天,但是他們的抵抗,拖住了叛軍的兵力,為唐王朝調 兵遣將爭取了時間﹔他們的誓死抵抗的精神,鼓舞了更多的人抗擊叛軍。 顏杲卿被殺后一月,河東節度使李光弼率領步兵騎兵一萬多人、太原弓箭手三千人出兵井陘 關,打退叛軍,收復常山。接著,朔方節度使郭子儀也帶領精兵到常山和李光弼會合。河北 的一些百姓受盡安祿山叛軍擄掠的痛苦,聽到郭子儀、李光弼大軍打過來,自發集合起來, 修筑營壘,抵抗叛軍﹔等郭、李大軍一到,就參加了大軍隊伍。郭、李兩支大軍兵強馬壯, 士氣旺盛,接連打擊安祿山叛軍,河北十几個郡重新回到唐軍手中。 河北大捷,截斷了叛軍的后路,叛軍軍心動搖。安祿山大起恐慌,埋怨謀士高尚、嚴庄說: “几年來你們勸我起兵造反,說這是萬全的計策。現在西邊打潼關,几個月也打不進去﹔北 邊的路也被截斷。我們困守在這里,叫什么萬全!”他打算放棄洛陽,逃回范陽去。 正在安祿山進退兩難的時候,唐王朝統治者自己卻替叛軍打開了潼關大門。 潼關是京城長安的門戶,那里形勢險要,道路狹窄。唐玄宗派大將哥舒翰帶領重兵把守。叛 將崔乾在潼關外屯兵半年,沒法打進去。潼關的守軍每天晚上在烽火台燒起一把火,作為平 安的信號。關里的烽火台接到信號,也一座接一座放“平安火”,一直傳到長安,讓長安人 民放心。 叛軍攻不進潼關,但是關里的唐王朝內部卻鬧起矛盾來。哥舒翰主張堅守潼關,等待時機﹔ 郭子儀、李光弼也從河北前線給唐玄宗上奏章,他們請求引兵北上,攻打安祿山的老巢范陽 ﹔要潼關守軍千萬不要出關。但是,宰相楊國忠卻反對這樣做。有人對楊國忠說:“現在重 兵都在哥舒翰手里,如果哥舒翰打勝了,回到長安,你的宰相位子就保不住了。”楊國忠自 己知道他這個宰相最不得人心,聽了這番話,更加害怕,就在唐玄宗面前說潼關外的叛軍已 經不堪一擊,哥舒翰守在潼關按兵不動,會喪失殲滅叛軍的時機。昏庸的唐玄宗聽信楊國忠 的話,接二連三派使者到潼關,逼哥舒翰帶兵出潼關。 哥舒翰明知出關沒有好處,但是沒法違抗皇帝的聖旨,痛哭一場,只好帶兵出關了。 關外的叛將崔乾早已養精蓄銳,只等唐軍出關。崔乾派精兵埋伏在靈寶(在今河南省西部) 西面的山谷里。哥舒翰的二十萬大軍一出關,就中了埋伏,几乎被叛軍打得全軍覆沒。二十 萬人馬只剩下八千。 哥舒翰還想收拾殘兵,他的部下先亂了起來,叛軍乘勝打進潼關。哥舒翰也被俘虜了。 潼關一失守,關內就沒險可守。從潼關到長安之間的一些地方官員和守兵,都紛紛放棄城逃 走。 開始,哥舒翰還派人到長安告急。后來,告急的文書中斷﹔晚上,烽火台上的“平安火”也 見不到了。到這時候,唐玄宗才感到形勢危急,著急起來,要楊國忠想辦法。 楊國忠把文武百官召集起來商量,大家都干著急,誰也想不出一個好主意來。楊國忠知道留 在長安,沒有生路,就勸玄宗逃到蜀地去。 當天晚上,唐玄宗,楊國忠帶著楊貴妃和一批皇子皇孫,在將軍陳玄禮和禁衛軍護送下,悄 悄地打開宮門,逃出長安。 他們派個宦官先到沿路各地,要官員准備接待。 哪知道才到咸陽,派出的宦官和縣令都已經逃了。唐玄宗一伙人走了半天,沒有人給他們送 飯。隨行太監好容易找到當地百姓,向他們討了點糧食。有几個百姓送上一點高粱餑餑。那 些皇子皇孫平時養尊處優,哪里吃過這樣的飯,但是實在餓得慌,也顧不得什么體面,沒有 碗筷,就用手撈著吃,一下子就吃得精光。 唐玄宗勉強咽了几口餑餑,直流眼淚。有個老人擠到車前,對玄宗說:“安祿山想造反,已 經不是一天了。這么多年來,有人向朝廷告發,反而被關被殺。陛下周圍的大臣,只會奉承 拍馬,外面的情況,陛下一概聽不到。我們普通百姓早知道有這么一天,不過朝廷宮門太深 ,百姓的意見陛下聽不到。要不是到了今天這步田地,我們怎么能站在陛下面前說話呢!” 唐玄宗垂頭喪氣地說:“這是我太糊涂,現在后悔也來不及了。” 這樣走走停停,第三天到了馬嵬驛(在今陝西興平縣西,嵬,音wi)隨行的將士又餓又疲 勞,實在忍不住了。他們心思越想越氣,好好的長安呆不住,弄得到處流亡,受盡辛苦。他 們認為,這全是受了奸相楊國忠的累,這筆帳得向楊國忠算。 這個時候,有二十几個吐蕃使者攔住楊國忠的馬,向楊國忠要糧。楊國忠還沒來得及答話, 周圍的兵士已經嚷起來: “楊國忠要造反了!”一面嚷,一面就射起箭來。 楊國忠慌里慌張想逃走,几個兵士趕上去,把他的頭砍了下來。 兵士們殺了楊國忠,情緒激昂,把唐玄宗住的驛館包圍了起來。唐玄宗聽到外面鬧哄哄的, 問是怎么回事,左右太監告訴他,兵士們已把楊國忠殺了。玄宗大吃一驚,不得不扶著拐杖 ,走出驛門,慰勞兵士,要將士們回營休息。 兵士們不理唐玄宗的話,照樣吵吵嚷嚷。玄宗派高力士找到陳玄禮,問兵士們為什么不肯散 。陳玄禮回答說:“楊國忠謀反,貴妃也不能留下來了。” 這下可把唐玄宗難住了,他怎么舍得殺這個寵愛的妃子呢?他低著頭站了半晌,才說:“貴 妃住在內宮,怎么知道楊國忠謀反呢?” 高力士知道不殺楊貴妃,不能平息兵士的氣憤,就說:“貴妃是沒有罪,但是將士們殺了楊 國忠,如果留著貴妃,將士哪會心安。希望陛下慎重考慮,將士心安,陛下也安全了。” 唐玄宗為了保自己的命,只好狠了狠心,叫高力士把楊貴妃帶到別的地方,用帶子勒死了。 將士們聽到楊貴妃已經被處死,總算消了口氣,才撤圍回營。 經過這場兵變,唐玄宗像驚弓之鳥一樣,急急忙忙逃到成都去了。太子李亨被當地百姓挽留 下來主持朝政。李亨從馬嵬驛一路收拾殘余的隊伍北上,在靈武(今寧夏靈武西南)即位, 這就是唐肅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