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白 蔑 視 權 貴



李白字太白,是唐代最著名的大詩人之一。

他出生在碎葉,上代是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東 )人,從小博覽群書,性格豪放,除讀書之外,還練得一手好劍。李白二十多歲起,為了增 長見識,到各地游歷。

他不僅到過長安、洛陽、金陵、江都許多大城,還到過洞庭、廬山、 會稽等許多名山勝地。

由于他見識廣博,加上才智過人,因此,他在詩歌寫作上有了杰出的 成就。

李白是個有政治抱負的人,他生性高傲,對當時官場上的腐朽風氣很不滿意,希望得到朝廷 任用,讓他有機會施展政治上的才干。
唐玄宗六十一歲那年,寵愛上了年輕的楊貴妃。據說,楊貴妃是個少見的美人,而且生得聰 明伶俐,懂得音樂。唐玄宗把她的兩個哥哥都封了官,三個姐姐都封為夫人。楊貴妃有個遠 堂兄弟楊釗 (音zho,后來改名楊國忠),在蜀中窮得過不了日子,聽到他堂妹封 了貴 妃,就帶點禮物到長安找楊貴妃。楊貴妃在玄宗面前說了几句好話,楊國忠就當上了一名禁 衛軍參軍。 唐玄宗早把政事交給了李林甫。有了楊貴妃以后,他更是經常留在宮里尋歡作樂,連每天例 行的早朝也懶得出來了。楊貴妃想要什么,他就總想方設法給她辦到。楊貴妃愛吃新鮮的荔 枝。荔枝是南方出產的果品,長安在西北,哪來的荔枝?唐玄宗為了討楊貴妃的歡喜,專門 下命令叫嶺南官員派人騎著快馬拼著命趕送,像接力棒一樣,一站一站把荔枝運到長安。荔 枝到楊貴妃手里的時候,還又紅又香,味道沒變哩。
番邦北海國遣使來唐,呈上番文《太平表》一章,聲言如大唐無人能解其中意思,北海國則 不再稱臣,並馬上興師入侵。

朝上文武官員皆不能讀通《太平表》,唐明皇忽然憶起昨夜曾 夢遇一白衣人,名叫李白,或可解此困局。

大臣賀知章奏知明皇,謂李白曾赴科場。

原來國舅楊國忠與太監高力士妒忌李白之才華,藉 詞其人傲慢,於科舉時驅逐之。

明皇遂下旨冊封李白為翰林學士,並速召入宮。

李白失意科場,此時正大醉,倒騎驢於長安街頭。 賀知章及孟浩然拿來聖旨,促李白馬上進 宮。

唐玄宗在宮殿上接見了李白,和他談了一陣,覺得他的確很有才華。

唐玄宗高興地說:“你是個普通人士,但你的名字連我都知道了。要不是有真才實學,怎么可 能這樣出名呢?” 李白帶醉道破《太平表》之謎,解國家一時困局,遂得唐明皇及楊貴妃讚賞。 接見以后,唐玄宗就把李白留在翰林院,要他專門給他起草詔書。 李白愛好喝酒,喝起酒來,還非喝到酩酊大醉沒有完。進了翰林院之后,他改不了這個習慣, 空下來,還是找一些詩友到長安酒店里去喝酒。
李白詩歌寫作上有杰出的成就
唐玄宗、楊貴妃每天飲酒作樂,少不了叫人奏奏音樂,唱唱歌曲,但是宮里原來的一些老歌 詞都聽膩了。他想找人來給他填點新歌詞。 有一次,唐玄宗叫樂工寫了一支新曲子,還沒填上歌詞,就命令太監去找李白。太監們在翰 林院和李白家,都找不到李白。有人告訴太監,李白上街喝酒去了。 太監們在長安街上找呀找呀,好容易在酒店里找到李白,原來李白喝醉了酒,躺在那里睡著 了。太監把他叫醒,告訴他皇上召見他。李白揉揉眼睛,站起了身,問是怎么回事。太監們 來不及跟他細說,七手八腳把李白拉進轎子,抬到宮里。

李白進了內宮,抬頭一看是唐玄宗,想行朝拜禮,身子卻不聽使喚。太監們見他醉得厲害, 就有人拿了一盆涼水,洒在李白臉上,李白才漸漸醒過來。

唐玄宗愛他的才,也不責怪他,只叫他馬上把歌詞寫出來。

太監們忙著在他面前的几案上放好筆硯絹帛。李白席地坐了下來,忽然覺得腳上還穿著靴子 ,很不舒服。

他一眼看見身邊有個年老宦官,就伸長了腿,朝著那宦官說:「請幫我把 靴子脫下來!」

那個老宦官原來是唐玄宗寵信的宦官頭子高力士。他平時仗著皇帝的勢,在官員前作威作福 ,現在一個小小的翰林官居然命令他脫靴,簡直氣昏了。

但是唐玄宗在旁邊等著李白寫歌詞,如果得罪了李白,讓唐玄宗掃了興,也擔當不起。他忍住氣,裝出滿不在乎的樣子,笑嘻 嘻地說:「唉,真是喝醉了酒,拿他沒辦法。」說著,就跪著給李白脫了靴子。

李白脫了靴子,連正眼也不看高力士,拿起筆來龍飛鳳舞地寫起來,沒有多少時間,就寫好 了三首叫做《清平調》的歌詞交給唐玄宗。
唐玄宗反復吟了几遍,覺得文詞秀麗,節奏鏗鏘,確是好詩,馬上叫樂工演唱起來。唐玄宗 十分贊賞李白,但是那個給李白脫過靴子的高力士卻記恨在心。 有一次,高力士陪伴楊貴妃在御花園里賞玩景色。楊貴妃很高興地唱起李白的詩來。 高力士裝作驚訝地說:“哎呀,李白這小子在這些詩里侮辱了貴妃,您還不知道嗎?”
楊貴妃奇怪地問怎么回事。高力士就添枝加葉地造了一些謠言,說李白寫的詩里有一句話, 把楊貴妃比作漢朝一個行為放蕩的皇后趙飛燕,是有心諷刺她。

楊貴妃聽信了高力士的話,真的生了氣,后來在唐玄宗面前一再講李白怎么怎么不好,唐玄 宗漸漸對李白也看不慣了。

李白終于看出在唐玄宗周圍,都是一些像李林甫、高力士那樣的趨炎附勢的小人﹔他留在唐 玄宗身邊,不過幫他解悶散心,要想政治上有所作為是不大可能的。於是,到了第二年春天 ,李白就上了一道奏章,請求辭官還家。

唐玄宗順水推舟批准了他的要求,為了表示他愛才,還賜給李白一筆錢,送他回家。 李白離開長安以后,重新過著詩人自由自在的生活,有的時候隱居讀書,有的時候周游各地 。在這些日子里,他寫下了許多謳歌祖國壯麗山河的詩篇。有一次,他從白帝城出發,乘船 經過長江三峽,到江陵去。一路上他即景生情,寫了一首詩: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正當李白熱情地謳歌祖國山河的時候,由于唐王朝的腐敗,中原地區遭受了一場浩劫。

李白的許多詩篇表現了豪放的氣概、丰富的想象和熱烈的感情,是我國文學史上的不朽 名作。

李白六十二歲。在當塗養病。冬,病重,將詩文交李陽冰編集。十一月,卒於當塗,時唐肅 宗寶應元年。

有說李白失意官場,無限感慨,帶醉邀月共飲,投水撈月,卒遇溺身亡。

網上參考

中華俊彥 - 李白
九思亭 - 李白年譜
九思亭 - 李白研究資料彙編
九思亭 - 李白詩選講授大綱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積極浪漫的「謫仙詩人」
香港中學 - 李白介紹
唐代詩人介紹 - 李白的生平及詩歌
亦凡公益圖書館 - 電子版李白詩詞全集
李白古典詩詞
國學網絡 - 李白研究
中國李白網
大榕樹下 - 李白動畫故事